作為德國 Elma Schmidbauer 清洗機中國實驗室工業總代理,北京漢達森搭建起中德技術對接橋梁,推動 Elma P180H 超聲波清洗機與 Elmasonic xtra ST 2500h 精密清洗系統成功落地某光學科研單位(以下簡稱 “該科研機構”)。這不僅是設備層面的供需匹配,更是 “德國精密工藝” 與 “中國光學前沿需求” 的雙向賦能,為高功率激光、納米光子存儲等領域的科研突破筑牢 “潔凈基石”。
一、技術精準適配:Elma 雙設備直擊光學科研核心痛點
該科研機構作為中國光學領域的領軍單位,研究方向覆蓋高功率激光裝置、三維納米光子存儲、超寬譜紫外激光等前沿領域。這些研究對光學元件的 “表面潔凈度” 與 “結構完整性” 要求嚴苛 —— 納米級雜質可能導致激光能量損耗,微損傷則直接影響光子存儲精度。經漢達森精準匹配,Elma 兩款設備完美破解科研中的清潔難題:
1. Elma P180H:光學元件的 “納米級潔凈守護者”
針對激光晶體、鍍膜鏡片、微納結構光子晶體等核心元件,P180H 以 “雙頻協同 + 智能控溫” 實現全方位無損清潔:
雙頻動態切換:37kHz 粗洗模式通過強空化效應去除激光晶體表面的研磨膏硬質顆粒,80kHz 高頻精洗模式則以微小氣泡能量實現納米級潔凈,避免損傷鍍膜鏡片脆弱的增透膜層,靈活適配不同元件清潔需求;
智能工藝優化:支持 30-80℃精準控溫與脫氣功能,例如清洗鍺、硒化鋅等紅外光學元件時,40℃溫水配合中性醇基清洗劑可高效溶解切削液殘留,同時防止材料水解;脈沖 + 掃描組合模式更能深入微納溝槽,確保復雜結構元件無清潔死角。
2. Elmasonic xtra ST 2500h:激光系統的 “可靠性基石”
針對高功率激光裝置的冷卻系統、過濾系統,ST 2500h 以 “動態功率調節 + 工業級耐用性” 保障系統穩定運行:
材質自適應清潔:根據不銹鋼、高分子聚合物等不同濾芯材質,自動調整 50-100 W/L 的超聲波功率密度,避免過度清潔導致的濾芯損傷;在激光冷卻系統微米級過濾元件清潔中,合格率可達 99% 以上,大幅降低雜質堵塞引發的系統故障風險;
高強度工況適配:采用防空化不銹鋼槽體與抗腐蝕涂層,可耐受大型激光裝置的長期高頻使用,滿足科研設備 “高穩定性、長壽命” 的核心需求。
二、科研深度賦能:清潔技術推動光學領域關鍵突破
Elma 設備的落地并非簡單 “工具升級”,而是直接支撐該科研機構在關鍵科研領域的成果進階,成為 “潔凈度影響科研精度” 的典型實踐:
1. 高功率激光元件:抗損傷性能顯著優化
該科研機構研究表明,熔石英元件表面的微納缺陷與化學污染是其抗激光損傷能力不足的核心原因。引入 Elma 設備后,形成 “雙設備協同清潔方案”:
P180H 清除表面納米級金屬離子、有機物雜質,ST 2500h 深度去除亞表面拋光液殘留,兩者結合使熔石英元件 0% 概率下的損傷閾值提升超 47%,為高功率激光裝置 “更高能量、更穩定運行” 提供關鍵支撐;
設備還可與微秒脈沖 CO₂激光清洗技術協同,形成 “激光預處理 - 超聲波精洗” 復合工藝,進一步優化元件潔凈度與穩定性。
2. 光子存儲技術:助力 PB 級存儲精度實現
在 PB 級三維納米光子存儲技術研發中,Elma P180H 成為 “數據存儲精度” 的關鍵保障:
寫入前超凈預處理:80kHz 高頻模式徹底清除玻璃基板表面的指紋、灰塵,確保激光直寫時聚焦精度達納米級,避免因雜質散射導致的存儲密度損失;
讀出后無損清潔:設備配備防靜電尼龍籃,防止元件與金屬接觸產生劃痕,保障長期存儲數據的可讀取性,為光子存儲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掃清障礙。
三、戰略價值凸顯:中德技術合作的創新范式
此次合作遠超 “設備采購” 范疇,在漢達森推動下,形成 “科研需求 - 技術驗證 - 產業反哺” 的良性循環,彰顯多重價值:
1. 為 Elma 提供 “極端工況驗證平臺”
該科研機構的高功率激光裝置、納米級科研場景,為 Elma 設備提供了常規工業領域難以復制的極端測試環境。設備運行中的關鍵數據(如超聲波功率衰減曲線、濾芯清潔周期)經漢達森整理反饋至德國 Elma 研發團隊,直接推動下一代產品的耐候性優化,助力 Elma 鞏固高端清洗設備領域的技術優勢。
2. 樹立 “科研帶動產業” 的示范效應
該科研機構作為行業領軍單位,其技術選擇具有顯著示范意義:此前,某船舶制造企業正是看到 Elma ST 2500h 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成效,后續達成同款設備采購;如今,P180H 在光子存儲領域的成功應用,正加速其向半導體光刻鏡頭清洗、生物醫學光學器件制造等領域擴散,推動高端制造行業清潔工藝整體升級。
3. 探索中德科技合作新路徑
漢達森作為橋梁,協助雙方延續 “設備引進 - 技術消化 - 創新適配” 的成熟合作模式,未來有望拓展至 “定制化清洗工藝聯合研發”“技術人才交流培訓” 等深度合作,為中德在精密制造、光學科研領域的融合提供可參考的實踐方向。
四、未來展望:從 “設備落地” 到 “生態共建”
隨著中國在光子科學、量子計算、先進光刻等領域的投入持續加大,漢達森將攜手德國 Elma,推動合作向更深層次邁進:
場景化定制:針對極紫外光刻鏡頭、量子光學元件等特殊需求,提供 “硬件設備 + 專屬工藝包” 的整體解決方案;
跨技術融合:探索清洗技術與 AI 視覺檢測、機器人自動化的結合,實現 “清潔 - 檢測 - 修復” 全流程智能化,進一步提升科研與生產效率;
標準協同:推動該科研機構與 Elma 的合作成果(如光學元件清潔參數規范、潔凈度分級指標)向行業共識轉化,助力全球光學制造領域標準優化。
結語
德國 Elma 與國內頂尖光學科研機構的合作,是 “精密制造技術” 服務 “前沿科研需求” 的典范。北京漢達森作為中德技術對接的核心紐帶,不僅實現設備精準落地,更推動形成 “需求 - 技術 - 成果 - 產業” 的閉環。未來,漢達森將繼續依托對德國高端制造技術的深度把控,為更多科研單位、高端制造企業引入 “解決實際痛點” 的精密設備,助力中國在光學、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持續突破,實現 “科研創新” 與 “制造升級” 的協同發展。